注: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000余人,2016年设计收入:22亿元,这人均产值杠杠滴!主业含大桥、道路、桥监、隧轨及市政等。
业内点评:以第二年一整年的收入为基准。收入水平=工资+奖金+公积金。公规院的高速公路设计所有20,大桥所不清楚,应该也不会低。公规院发钱还是挺多的。
注:主业含公路、桥梁、隧道、城市与交通工程、轨道工程、市政工程及建筑等。3000余人,2016年设计收入:15.5亿元。人员相比公规院和二公院多出了不少,但是设计收入只跟二公院相当,这是什么情况呢?
业内点评:一公院的桥隧不是特强,主要强在路线.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公院-武汉)
注:主业含公路、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市政工程、轨道工程及建筑。1000余人,2016年设计收入:15.7亿元。
业内点评:二公院比一公院好,前景广阔一些。为了适应地铁市场,成立子公司中交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注:主业含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公路工程监理、公路设计和咨询。2000余人,2016年设计收入:10.85亿元。
注:原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1100人,2016年设计收入:12.7亿元。主业含沿海与内河港口、航道、海岸防护建筑物、船闸枢纽、围海造地、修造船厂及海洋建筑等。水规院四大对外品牌(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中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已合并)、中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注:主业含港口、航道、锚地、海上灯塔、人工岛、通航建筑物、口岸设施、修造船厂、水上交通管制设施、海岸景观、河道整治、建筑、铁路、公路、桥梁、仓储、污水处理设施、油气化工项目、核电站、电厂等(业务范围线.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航院-武汉--综合甲级)
注:主业含港口、航道、填海造陆、修造船、重型装备基地、公路、市政、水利及建筑等。700余人。
注:主业含港口、航道、海洋工程、物流工程、河川枢纽、修造船厂、公路、桥梁、机场跑道等综合性大型工程项目及供水、输电、环保、建筑及工业计算机自动控制等。2016年设计收入:12.16亿元。
注:主业含水运、水利、建筑、路桥市政、轨道交通、化工以及民用机场等行业。1050人。2016年设计收入:13.4亿元。
注:1.中国交建进军铁道,在吸收合并原中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并整合中国交建所属水规院、四航院、一公院、中咨集团、二公院、公规院、机电局等单位铁路及轨道交通设计资源的基础上组建的。主营业务以铁路、轨道交通、市政工程设计为核心,还包括城市交通综合体、地下综合管廊、基础设施及一体化综合开发设计等领域。
2. 公司共有员工600余人,设2个直属设计院(铁路勘察设计院、轨道交通设计院)、3个控股子公司(广州铁道院、武汉铁道院、西安铁道院)、1个参股子公司(建达公司)、5个分公司(金华分公司、杭州分公司、西北分公司、东北分公司、昆明分公司)和3个分院(电化电信分院、建筑分院、规划分院)。
业内点评:1. 铁道总院的各个分院,实际上就是各中交地方设计院的班底。听说人还是那些人,挖了些其他设计院的高工、总工等。具体每个分院的实力怎么样就不清楚了。驻外项目挺多,刚工作年轻人能出差的线w。如果跳槽去有职位的话待遇就是自己谈了。
2.中交铁道总院下面分铁道版块和地铁版块。成立铁道总院,集团的意图很明显,即整合中交集团几家设计院,主要有一公院、二公院、二航院、四航院、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水规院、公规院等地铁版块的业务和资源,统一规划,做大做强。
3.全国的地铁建设现阶段正处于大干快上的时期,钱多好挣,但主要还是几家老牌大设计院吃大头,铁四、铁二、铁三、铁一、广铁、北城、上隧、中铁咨询,他们几乎拿了全国设计总体的90%,蛋糕吃的多。但是中交集团也是中国基建行业的巨头,这么大一块蛋糕,怎么能不吃上一块。于是中交铁道总院应运而生。
4. 铁道总院现阶段正是打江山的时候,毕竟是在铁路系统设计院的传统领域抢活。2015年成立,2016年和2017在全国各地拿下了不少工点的项目。背靠中交集团的资源,3P项目等,以及各地方省、市交通部门以前做公路、港口等项目攒下的人脉,接活不是问题,多个地方项目也源源不断。相信经过数年的发展,铁道总院在地铁设计行业也会成为一家很有实力的Gamer。
上述主要点评来源于知乎某匿名用户的回答(提问:在中交铁道设计研究院工作是怎样的体验?薪酬工作环境出差发展前景等情况各个分院又是怎样的呢?
业内点评:平时工资只有三四千块,但是年底奖金就将近二十万,绝对的肥肉,不过平时有点辛苦哦,特别是做设计的,加班是家常便饭了,要能吃得苦。
注:主业公路、桥梁、隧道、岩土、机电、市政、建筑、港口与航道等,1800余人。等年报出来再点评。
注:主业公路、桥梁、隧道、岩土、机电、市政、建筑、港口与航道等,1300余人。2017年设计收入:9.3亿。等年报出来再点评。
注: 800余人。主业含公路全行业、水运、市政公用(含道路、桥梁、城市隧道、公共交通)和建筑等。
注: 460余人。主业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与隧道、航道与港口、城市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交通机电和环境等。
注: 400余人。主业含公路行业(公路、交通工程、特大桥梁、特长隧道)、建筑工及市政道路工程等。
其实现在各专业设计院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都在向邻近的领域转型,比如交通类的设计院很多都进入轨道交通领域。另外各行业设计院的业务也在相互渗透,大家从各设计院的主营业务就可以看出来。
不同意得票最多的观点,我的回答数据不会多算是抛砖引玉吧,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交通运输与道路工程的区别,本人土木本科,道路与铁道工程的硕士,道铁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工程下面的二级学科,但是所做的东西与土木交通土建方向基本一直,因为道路本身并不复杂所以在硕士阶段会有一些交叉学科的东西,交通运输工程还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运载工具两个二级学科,这么说吧,交通土建的三个方向,道路桥梁隧道在分二级学科的时候把桥梁与隧道加上市政岩土就给了自己,把道路(铁路)就给了交通运输工程,如果是交通运输工程下面的道铁专业那就与土木一致啦
第二,桥梁道路与结构三个方向,其实完全不一样,桥梁主要是针对桥梁上部结构的设计,科研方面做的题目也是关于桥梁内力振动方面的东西,道路主要是做勘察设计,科研方面设计到路面材料更新、路基处理边坡锚固支护方面的老师不一样,做的方向也不一样,大部分比较接近岩土,像我做的就是做机场路面检测与滑水的,属于交叉学科,结构嘛就是做些特殊结构的设计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之类的题主,可能不太了解,你要是对这些都感兴趣,土木领域就没有你不感兴趣的东西,在硕士阶段做什么其实,与导师方向有关。
前景的东西不好说,不过这样讲吧,结构工程随着房地产的萧条没有以前那么火了,交通运输业在中国算是刚起步,大量的隧道与桥梁需要修筑,仅此一点答主应该就能看出孰优孰劣,答主是浙大的学生,学校有名气要好好利用,不能慌废,如果我是答主,且读硕博的打算,那我就选岩土工程,浙大岩土,全国数一数二,龚晓南,也在那里,跟在大师身边习得一招半式也是好的呀,况且,按照答主硕博的打算估计是做科研的路子,其实跟行业没啥关系了,只要做出东西就好了,答主加油吧,还有硕博的区别,就像,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一样,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路桥工程特别是桥梁工程的现状问题我在前两天的回答中已经详述了,感兴趣可以去看看。个人觉得交通土建方面目前来看隧道与轨道交通比较吃香,桥梁检测与加固也还好些。不过考虑题主一定会继续深造或者出国,我不建议你做道路相关的研究。你是个有想法主见的人,科研也许结构工程方面更适合你吧?这些年岩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如果科研的话,环境会稍微艰苦,毕竟岩土类的实验居多,也因学校而异。东北这面学校的岩土多以多年冻土承载力研究为主,我同学研究生读岩土的大半时间都在大兴安岭里做实验。
路桥专业相比经济学等常见专业出国留学比较难办,费用也较高。性价比上看,不一定优于同济大学。考研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院校。
关于你的问题,其实本科阶段很简单,只有几门课程不同而已。土木工程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是小土木,那时候的土木专业就是结构专业,后来把土木扩充到了大土木把桥梁、岩土、市政啥的都拉进来了。由于大类培养,大部分人都被培养成全能型。但实际上吧,这种课程设置仍然是以培养了结构工程的学生为主,例如结构力学、混凝土、钢结构、地基与基础,荷载设计方法、抗震、高层都基本是结构类的必修内容。学完这些,你就差不多学个软件就能去设计房屋了。但对于桥梁、岩土等其他方向来说,你想做设计还是火候欠得比较远,得多学上不少东西才才能行,远不是你那几门方向课能解决的。综上所述,你本科期间学的是结构工程,与你选方向关系不大。
但是,我看到你是要读研的,所以选个自己喜欢的还是有好处的。再具体说一下你的几个问题吧。首先,我真的不了解交运,因为天大没有这个方向,从我同济的同学了解到(本科土木)他选了交运后读研换了交通学院,感觉这个就比土木远了啊,可能与土木的内容差距大了点。至于道路工程嘛,和桥梁还是不一样的,虽然在天大统称路桥工程。但天大的路桥完全是桥梁,没有路的成分。所以路还是说不清。至于桥梁的前景,一个字“烂”。原因很简单,小众专业过度饱和。具体解释。桥梁和结构不同,对于结构来说,全国100W人从业者都能消化,但桥梁可能10w就饱和了,和结构来比,桥梁的设计院少之又少。因此,在金桥银路那个时候,一蜂窝挤进了桥梁。瞬间人才就饱和了,等那段路桥大修的时间一过,哀鸿遍野,各设计院纷纷裁员。举个真实一点的例子:我一同学家里是在长安大学旗下的设计院,在90年代中期,出一天外业你知道多少钱吗,300块!相当于95年那个时候,现在3000都不止了。现在呢,基本上没有什么新活,天天在设计院坐着。我觉得等桥梁回暖还是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对于那时候,我觉得天津市市区的海河上桥梁也建得差不多了,再有大的项目估计野外了。所以个人不看好路桥工程。至于结构工程,虽然房地产看衰,但毕竟需求大,内部消化能力强,不至于太差。房地产嘛,我现在不敢去了,还是毕业了老老实实去设计院坐着靠手艺吃饭吧。但是浙大的结构在业内是近些年才起来的,校友资源相对于同济和东南在长三角竞争力不足。毕竟这玩意按资排辈的,校友是很重要的资源,看看这几年华东院同济院这些长三角的大院,同济的人占个大头,东南占个小头,零散分布着其他学校。题主没有提到的一个方向,我觉得很好。岩土工程,这个是浙大土木中最有亮点的,天大这边如果保研选浙大十有是奔着岩土工程去的。最后一问,我没读博不清楚博士怎么搞,我是一个不搞学术的,不研究理论,即使研究,也围绕着工程,因为老师大部分精力做设计接项目,故而对科研不清楚。水平有限,见笑。
目前在国内比较的省院上班,工作将近两年.说说我的感受吧,目前你说的这几个方向在省院分工比较明细,一般做道路的只做道路,做桥梁的只做桥梁,省院业务量比较多,水平相对来讲高一些,就是加班的话还是很多的,收入看级别,级别一样的员工待遇差不多,最近是地方项目比较多,估计十年内交通类设计行业应该还是不错的,往后就难说了